第一部《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》发布,药物治疗有据可依!
第一部《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》发布。
虽然糖尿病诊疗的一般性原则可能适用于老年患者,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伴发病多、低血糖风险高、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,在药物选择原则、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也有其特殊性。
终于,第一部《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(2021年版)》正式发布,从此老年糖尿病药物治疗有据可依!
第一步,评估健康等级
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,首先应进行健康等级评估。
除评估患者共患疾病、认知功能外,还需要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。(详见下表)
1.日常生活活动能力(ADL):包括如厕、进食、穿衣、梳洗、行走。
2.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(IADL):包括打电话、购物、做饭、服药和财务管理。
第二步,选择降糖药物
1.选择降糖药物的原则
优选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;根据伴发病选择药物;选择简便、依从性高的药物。
2.单药治疗、二联、三联治疗方案
绿色:一线推荐;黄色:二线推荐;粉红:三线推荐。
例如,单药治疗:一线推荐二甲双胍、DPP-4i、SGLT-2i;二联、三联治疗:一线推荐二甲双胍+DPP-4i、SGLT-2i。
当合并心力衰竭、慢性肾脏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的患者,优选SGLT-2i。
3.胰岛素的选择
若非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时,应启动胰岛素治疗。
若HbA1c>10.0%,或伴有高血糖症状(如烦渴、多尿),或有分解代谢证据(如体重降低),或严重高血糖(空腹血糖>16.7mmol/L)时,可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。
例如,德谷胰岛素、甘精胰岛素U100、甘精胰岛素U300,并在早上注射,以减少低血糖,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。
如空腹血糖达标,但HbA1c不达标时,应重点关注餐后血糖,必要时可添加餐时胰岛素。
与基础联合餐时的方案相比,预混胰岛素注射次数少,但在老年患者中,尤其是长病程、自身胰岛功能较差、进餐不规律的患者中,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灵活性差,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。
第三步,确定血糖控制目标
1.三条基本原则
不因血糖过高而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症状;不因血糖过高而增加感染风险;不因血糖过高而出现高血糖危象。
2.血糖控制目标
根据患者健康等级、是否使用低血糖风险药物,确定血糖控制目标。
对健康状态差(Group3)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(见下表)。
3.血糖波动控制目标
TIR: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;TBR: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;TAR: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;CV:血糖变异系数。
老年糖尿病患者TIR控制目标相对宽松,而TBR控制目标更加严格。
第四步,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
1.老年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40mmHg以下,合并ASCVD的患者,如果能够耐受,收缩压可控制在130mmHg以下。
2.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。
3.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.6mmol/L以下,如合并ASCVD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.8mmol/L以下。
4.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,建议低剂量(75~150mg/d)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。
End